在三月份的时候,我们写了一篇文章:
文章里提到了一些担心和纠结的事情。
明天是6月7日,高考也如期而至。
上千万的考生将奔赴考场,此时想到另一件事情:
高考作为应试教育的重要一环,是当下人才选拔的最优解。
但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,现有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,该何去何从?
面对ChatGPT,中国教育该怎么办?
其实不仅仅是中国教育,以下13点,都值得更多人去思考。
1
AI也要有核心价值观吗?
4月份,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出发点可能是好的,但里面的一些内容却让人有些尴尬。
这就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:为什么ChatGPT不是在中国出现?
这里面有很多原因,但必须承认是我们自己的问题。
没有理想,没有想过创造伟大的原创产品。
没有自信,没有想过怎么去真正引领人类。
没有想象力,更加注重实用性方面的东西。
数据有点脏,简中互联网世界有太多垃圾数据。
......
而最重要的一点,是时刻要担心很多技术之外的东西。
这对于一个纯粹属于技术的领域而言,是非常致命的。
生成式AI本身是需要试错的,生成的内容不可能完全“正确”。
如果一定要让AI说某些绝对正确的话,反而会阻碍发展。
2
别想着弯道超车,
这是长期主义的胜利
ChatGPT的成功,是长期主义者坚持的胜利。
它不是横空出世,而是历经长达八年的磨砺。
2015年,OpenAI成立。
2016年,OpenAI便推出了初代GPT,具有较强的语言生成能力。
2019年,OpenAI发布了GPT-2,它已经可以生成语言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识别语言。
2020年,OpenAI发布了GPT-3。可以生成各种类型的文本,理解文本的语义。
2022年,OpenAI推出了ChatGPT,在GPT-3的模型基础上构建的。
2023年,OpenAI推出了GPT-4版本。
ChatGPT的出圈,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跃进。
是水滴石穿的坚持,是聚沙成塔的积累。
所以不要想着怎么弯道超车,步步为营才是正解。
不要总想着急功近利的事情,长期主义才是王道。
就如OpenAI的创始人Sam有一句名言:不要问我赚钱的问题,我怎么知道。
AIGC的赛道没有捷径,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回报。
3
ChatGPT,到底有没有国界?
人们常说,技术无国界。
但ChatGPT,到底有没有国界?
现在的情况是,中国IP不被允许注册登录使用ChatGPT。
就算你跋山涉水成功了,也可以随意对你进行封杀。
三月底到四月初,五月底到六月初。
ChatGPT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封号。
其中涉及的多是亚洲用户,特别是中文地区用户。
就算是付了费,开通了ChatGPT Plus,也难逃一劫。
说删号就删号,不留半点余地。
ChatGPT可能是没有国界的,但ChatGPT的控制者是有国界的。
如果这是已经存在的事实,那么只能期望有更多国家拥有这些技术。
只有这样,这项技术才可能真正放开,普惠到全世界。
4
中文互联网,迎来自己的第二春?
ChatGPT出现后,中国互联网大厂迅速跟进。
生成式AI是靠算力和数据“喂养”出来的,注定是一件“烧钱”的事。
能够支撑起如此高成本的,也只有那些科技巨头了。
所以当我们感慨国内企业不行时,最终指望的还是百度、阿里、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。
在生成式AI赛道,国内互联网企业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。
但其中的差距并非不可追赶,在技术层面其实不用担心。
目前来看,中文互联网企业有热情,也愿意投入资源。
千禧年后,中文互联网近乎是一飞冲天。
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,中文互联网企业其实是踌躇不定的。
到底做什么好,往哪一方面发力,也非常模糊。
甚至到了“病急乱投医”的地步,要进军“社区团购”。
但ChatGPT出来后,目标一下子就清晰了。
把资源集中到大模型上,模仿、追赶、甚至超越。
这很像是十多年前移动互联网刚出来时的样子。
中文互联网,或许有机会迎来自己的第二春。
5
国产版ChatGPT的死穴,
是高质量数据吗?
ChatGPT问世后,国内也有许多大模型出现。
但目前看起来依然做不到ChatGPT那般完美。
ChatGPT为什么这么强大?
因为在它的背后,是强大的算法、海量的算力以及高质量的数据。
然而,要研发国产版ChatGPT,需要担心的可能并非算法和算力,而是缺乏高质量数据。
所谓高质量数据,包括活跃论坛、专业新闻、学术论文、高质量代码、优质图书等等。
以ChatGPT的训练数据来源为例,它包括:
①Wikipedia 维基百科;
②Google Books 开放图书;
③Reddit 论坛;
④Common Crawl 公共可用的网络存储库;
⑤Stack Exchange 技术问答社区;
⑥Github 代码;
⑦ArXiv 论文;
⑧RealNews 新闻存档;
⑨PubMed 医疗数据;
……
以上这些数据源,大多都是开放式社区,但这些数据源许多都无法在国内访问。
而在国内的互联网上,除了知乎外,优质的开放式社区已经很少。
即使是有着优质数据源的天涯社区,如今也惨淡关闭。
高质量的中文数据集不仅少,而且在不同生态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孤岛。
微信、知乎、淘宝、小红书……,这些生态的数据,并不互通。
没有高质量数据,国产ChatGPT能够跟上这场大模型的竞赛吗?
6
从二八定律到一九定律
在任何一个系统中,最重要的只占20%,其余80%都是次要的。这便是二八定律。
ChatGPT的出现,可能会让二八定律加剧向一九定律转变。
少数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,大多数人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一方面,ChatGPT会加速人的分层。
会使用ChatGPT的人,与不会使用ChatGPT的人将彻底分野。
人+ChatGPT,将淘汰那些不会使用ChatGPT的人。
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。
另一方面,ChatGPT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。
大型科技巨头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训练和优化。
进而利用这一优势来完成垄断,形成壁垒。
有人说,ChatGPT给很多中小企业也带来了机会。
但这些机会都只是小机会,仍然很难挑战和跨越垄断寡头的大山。
7
人与AI,观察者与创造者
ChatGPT引发的AI大爆炸,正在慢慢实现科幻作品中的那些场景。
未来人与AI将转变为两个不同的角色:观察者、创造者。
很多事情人类不再需要亲力亲为,AI就能自己独立完成。
比如你要做一个线上演讲,不再需要自己出镜了。
你可以先让ChatGPT生成一份演讲稿,再利用相关AI软件,上传你的照片,生成一个新的“自己”,接着将演讲稿的内容输入,一个由AI生成的你就能自动演讲。
这是已经能做到的事情了,不要觉得不现实。
刘慈欣说自己用ChatGPT写发言稿,并夸赞ChatGPT写得不错。
莫言也提到自己在尝试用ChatGPT写颁奖词。
未来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直接由AI来完成。
AI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者和劳动者。
那么人类需要做什么呢?
在某种意义上讲,人类成为了“上帝”。
要做的只是观察AI的行为,并随时进行纠正。
人类存在的意义,就像宇宙大爆炸前一样,给予AI第一推动力。
8
ChatGPT+Vision Pro,
会带来一个新世界吗?
苹果于今天正式发布了MR头显Vision Pro。
不再受限于小屏幕,戴上头显就是无限画布。
如果它和ChatGPT结合呢?这值得更多想象。
最初,只有精通二进制的程序员,才能通过代码与机器进行交互。
后来,随着图形界面的出现,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逐渐变得简单。
而ChatGPT+Vision Pro,正在带来一场关于人机交互方式的新变革。
它们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一点:让人类与AI之间的交互,变得更为高效。
从命令行的代码,到操作系统的图形界面;
从ChatGPT的自然语言处理,到Vision Pro的眼球和手势追踪。
人机交互的方式,一次次被重新定义。
当你在输入框中打出:请帮我写一首情诗。
ChatGPT在几秒之内就能读懂你的指令,并迅速生成一首诗。
当你戴上Vision Pro后,只需要通过眼睛和手势,便能控制VisionOS操作系统。
这种高效的交互方式,以前只在科幻作品中有,现在则成为现实。
当ChatGPT与Vision Pro结合后,又会带来一个怎样全新的世界?
9
小心,人类知识库被污染
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,并非绝对完美。
可能暂时不会出现《黑客帝国》中的场景,但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。
其中最大的威胁,是对人类知识库的批量污染。
目前的ChatGPT,会生成大量事实错误的回答。
而这些回答读起来非常通顺,能够以假乱真。
如果没有对应的知识和认真阅读,很容易被欺骗。
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?严重点讲,人类的整个知识库都可能被污染。
当垃圾文本的生成速度超过被审核筛掉的速度时,一个在线知识库很快就会被污染。
6月5日,超200位Stack Overflow版主集体罢工。
Stack Overflow曾颁布了“ChatGPT禁令”,原因就是有各种似是而非、真假难辨的内容涌入到社区中。当这个禁令突然松动后,很多版主认为AI生成的内容会对“平台和内容的完整性、可信度构成重大威胁”。而这一决定将破坏Stack Overflow成为“高质量信息库”的目标。
过去的互联网,仅仅是靠一人之力,也足以对知识库造成颇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行为。
而当下ChatGPT的出现,这种破坏速度和效率将大大提高。
当AI污染知识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构建知识的速度,未来我们还能找到真正可信的知识吗?
10
ChatGPT可控,但人性不可控
三月份的时候,马斯克发起联名信,呼吁停止发展大模型。
原因是害怕ChatGPT失控,对人类造成不可预测的危险。
ChatGPT真的会失控吗?目前来看比较安全。
那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什么?其实是人性的不可控。
之前已经提过,超级中心化是ChatGPT的本质。
它最终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,任由摆布。
现在我们已经看到,ChatGPT的内容可能是被操控的。
未来如果有人利用ChatGPT作恶,我们该怎么办?
人性是最不可预测的,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。
就像搜索引擎刚出现时,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多的商业花招。
技术天然是中立的,先进的技术会带来先进的生产力。
但人性与技术结合后,可能就会变形走样不可预测。
就像是曾经的互联网,它秉承的是开源、公平、共享的理念。
但最终的结局,依然是走向垄断、闭塞、欺骗。
与其担心ChatGPT失控,不如想想如何让人性不失控。
11
AIGC的暗面:一个伪造的暗世界
ChatGPT,或者说AIGC本身是非常光明的。
但目前来看,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潜在危害。
有不少人利用生成式AI,伪造出一个暗世界。
很多时候,人们仅仅是用它来进行娱乐。
比如说特朗普被警察抓捕、马斯克婴儿照等。
非常逼真,也能让人会心一笑。
但也有人利用AI在搞不太好的恶作剧。
有人利用AI生成照片,谎称美国五角大楼附近发生爆炸。
照片被大量转发和传播,一度造成股市动荡。
当然,更危险的是有人利用生成式AI进行诈骗。
5月20日,内蒙古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诈骗的案例。
当事人在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,而骗子正是利用了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。
AIGC不仅是人类的未来助手,也可能是错误信息的漩涡,是欺诈的载体,是真相的溶剂,是偏见的放大器......
有图有真相、眼见为实的时代已经终结。
一个伪造的暗世界,不可避免地会侵蚀人类社会。
12
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,
已经被攻破?
机器是否会取代人脑?
人类是否会向机器的权力转移?
在很多人看来,ChatGPT仍然只是一个工具。
距离真正意义上的AGI,还有很长的距离。
但事实没有那么乐观:AI可能已经攻破人类最底层的操作系统。
人类文明最底层的操作系统是什么?其实是语言。
这个观点来自于尤瓦尔·赫拉利,在他看来,语言是几乎所有人类文化的构成要素。
在这个文明世界的开端,我们用语言创造神话和法律,创造艺术和科学,创造友谊和国家。
而ChatGPT的出现,直接入侵了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。
它正在以超过人类平均水平的能力掌握语言。
通过掌握语言,AI掌握了入侵人类文明系统的钥匙。
尤瓦尔·赫拉利在《人类简史:从动物到上帝》中声称:
人类文明的演绎,正是通过构建一个个故事延续至今。
如果AI也掌握了讲故事的技能,会不会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?
13
ChatGPT之后,中国教育怎么办?
ChatGPT出现后,最受影响的是教育行业。
受到最大冲击的,其实是中国的教育。
面对ChatGPT,我们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。
无论是题海战术,还是灌溉式硬记忆,都比不过ChatGPT。
工具性教育失去了它的价值,教育的目的被进一步消解。
今天的教育,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。
高考选拔,可能无法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。
传统教育很难再向社会输送人才,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。
未来的教育,教的不再是知识,而是方法论。
未来的教育,教的不再是题库,而是思考力。
面对ChatGPT的入侵,最重要的是:
1、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;
2、培养孩子下达指令的能力;
3、培养孩子逻辑连线的能力;
4、培养孩子宏观指令的能力;
5、培养孩子跨学科学习的能力;
......
这些能力的背后,也是AI暂时无法企及的鸿沟:
原创力、想象力、领导力......
结
未来几天,是千万考生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。
对于很多人来说,这是完成人生逆转的最好机会。
但在AI大爆炸的时代,这只是一场考试。
一张考卷决定不了你的未来,一场考试也决定不了你的人生。
未来走出校门,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人工智能挑战的世界。
考试的能力重要吗?在当下当然重要。
但时间拉长,更关键的能力,是学会与AI共处。
未来的世界,将分为两种人:
会使用ChatGPT的、不会使用ChatGTP的。
未来的竞争,终究还是人与人的竞争。
但会从过往“人淘汰人”,变为“人+机器淘汰人”。
从现在开始,学着转变思维。
重新思考,如何在AIGC时代,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